位置境域:山西是內(nèi)陸省份,位于黃河中游東岸,華北平原西面的黃土高原上。省境四周山環(huán)水繞,與鄰省(區(qū))的自然境界分明。東以太行山為界,與河北為鄰;西、南隔黃河與陜西、河南相望;北以外長城為界與內(nèi)蒙古毗連。全境總面積為15.67萬平方千米,占全國總面積的1.6%。疆域輪廓呈東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邊形,南北間距較長,縱長約682千米:最南端在芮城縣南張村南,北緯34°34′;最北端在天鎮(zhèn)縣遠頭村北,北緯40°44′。東西間距較短,寬約385千米:最東端在廣靈縣南坑村東,東經(jīng)114°33′;最西端在永濟市長旺村西,東經(jīng)110°14′。
地形地貌:山西是典型的為黃土廣泛覆蓋的山地高原,地勢東北高西南低。境內(nèi)大部分地區(qū)海拔在1500米以上,最高點為五臺山主峰葉斗峰,海拔3061.1米,為華北最高峰,有“華北屋脊”之稱;最低點在垣曲縣境內(nèi)西陽河入黃河處,海拔僅180米。高原內(nèi)部起伏不平,河谷縱橫,地貌類型復雜多樣,有山地、丘陵、臺地、平原,山多川少,山地、丘陵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80.1%,平川、河谷面積占總面積的19.9%。山西境內(nèi)主要山脈:太行山、呂梁山、恒山、五臺山、中條山、太岳山等。山西境內(nèi)有大同、忻州、太原、臨汾、運城、長治、晉城、陽泉、壽陽、襄垣、黎城等盆地。
氣候:山西地處大陸東岸中緯度的內(nèi)陸,東距海岸雖只有300~500千米,但由于省境東部山嶺阻擋,氣候受海洋影響較弱,在氣候類型上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。北部由于受內(nèi)蒙古冬季冷氣團的襲擊,比較寒冷;南部受到從河南黃淮海平原和豫北平原北上的夏季暖濕氣團的滋潤,比較溫和;南北氣候差異明顯。氣候特征是:冬季漫長,寒冷干燥;夏季南長北短,雨水集中;春季氣候多變,風沙較多;秋季短暫,天氣溫和。全境日照充足,熱量資源較豐富;災害性天氣較多,“十年九旱”;晝夜溫差較大。
水文:山西境內(nèi)共有大小河流1000余條,主要特點是河流較多,以季節(jié)性河流為主,水量變化的季節(jié)性差異大。山西河流源于東西高原山地,向西向南流的屬黃河水系,向東流的屬海河水系。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50條;屬于黃河水系的有汾河、沁河、涑水河、三川河、昕水河、丹河等142條,流域面積97138平方公里,占全省總面積的62%;屬于海河水系的有桑干河、滹沱河、漳河等81條,流域面積59133平方公里,占全省總面積的38%。黃河沿山西境界流程968公里,汾河是山西境內(nèi)第一大河,干流全長694公里。
收起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