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
眾所周知,衰字在春秋時期是由大到小依照一定的標準遞減的意思,因管仲相地而衰(cui)征的制度而被文科高考生所熟知。那么該制度的內容和實質分別是什么呢?
管仲相地而衰征的內容和實質
據資料顯示,相地而衰征包括兩方面內容:一是“均地分力”,二是“與之分貨”。
1、“均地分力”就是把公田(搖役田)分配給農戶耕種,變集體勞作為分散的一家一戶的個體獨立經營。分地以耕,農民深知產量的多少,直接關系到自己收入的多寡、家庭生活的好壞,故能由不情愿的被動勞動變?yōu)樽杂X勞
眾所周知,衰字在春秋時期是由大到小依照一定的標準遞減的意思,因管仲相地而衰(cui)征的制度而被文科高考生所熟知。那么該制度的內容和實質分別是什么呢?
管仲相地而衰征的內容和實質
據資料顯示,相地而衰征包括兩方面內容:一是“均地分力”,二是“與之分貨”。
1、“均地分力”就是把公田(搖役田)分配給農戶耕種,變集體勞作為分散的一家一戶的個體獨立經營。分地以耕,農民深知產量的多少,直接關系到自己收入的多寡、家庭生活的好壞,故能由不情愿的被動勞動變?yōu)樽杂X勞動,大大激發(fā)了生產者的積極性、創(chuàng)造性和責任心。
管仲相地而衰征的內容和實質
2、“與之分貨”,就是按土地質量測定糧食產量,把一部分收獲物交給國家,其余部分留給生產者自己。據《孫子兵法》佚文《吳問》所記載的什伍租率,大概反映了齊國國家與農民“分貨”的比例。也就是說,齊國農民上繳的部分與所留部分應各占一半?!芭c之分貨”,以實物稅代替了勞役稅。
土地有好有次,好地次地產量不同,所繳納的租稅額也應不同。管仲就是用“相地而衰征”這種分等收取租稅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的。
其做法是:“按土地的肥瘠、水利的豐桔等條件給土地分等,從而確定租稅額。
通常情況下的“常征”,就是按照標準土地的產量,按照對半分成的比例來計算租稅額。
管仲相地而衰征的內容和實質
次等土地(比如高旱地和低濕地)的租稅額即按標準土地的標準產量對半分成后,再從國家所得的一半中減去幾成。
這樣征收租稅,不論是豐年還是歉年,農民都會為多獲的收入而自覺勞動。
管仲相地而衰征的內容和實質
相地而衰征的實質上是以實物地租取代勞役地租,是對農業(yè)生產關系上的一次重大調整,從而加速了封建制度的形成和發(fā)展。通過改革,齊國逐漸強大,成為春秋早期最為強大的諸侯國,而齊桓公也成為春秋五霸的第一個霸主。
第一時間獲取新鮮的行業(yè)資訊分析,請在微信公眾賬號中搜索「聚土網」或「jutucom」,或用手機掃描二維碼,即可獲得聚土網每日優(yōu)質精華內容推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