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
錄
錦葵科一年生草本植物。莖圓柱形,疏生散刺。葉掌狀,裂片闊至狹,托葉線形,被疏硬毛?;▎紊谌~腋間,花梗疏被糙硬毛,小苞片鐘形;花萼鐘形,密被星狀短絨毛;花黃色,內(nèi)面基部紫色,蒴果筒狀尖塔形,種子球形,具毛脈紋?;ㄆ?-9月。
黃秋葵原產(chǎn)非洲,我國也有野生種。目前在歐洲、非洲、中東、印度及東南亞等熱帶地區(qū)廣泛栽培。黃秋葵素有蔬菜王之稱,主食肉質(zhì)柔嫩、潤滑的嫩莢,可炒食、煮食、涼拌、作湯,也可加工泡菜、罐頭。其營養(yǎng)十分豐富,嫩莢中含有由果膠、豐乳聚糖和阿拉伯樹膠等組成的粘滑汁液,常食有健胃、潤腸、保肝、強腎等功效。黃秋葵的葉、芽、花富含蛋白質(zhì)、維生素及礦物鹽,種子具有特殊的香味,可榨油,又可作為咖啡的添加劑或代用品,其植株和花朵還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;可美化環(huán)境。
黃秋葵屬短日照蔬菜,性喜溫暖,耐熱怕寒,不耐霜凍。種子發(fā)芽、生長發(fā)育適溫25~30℃,12℃以下發(fā)芽緩慢,開花結(jié)果期最適溫度26~28℃,月均溫度低于17℃影響開花結(jié)果,氣溫低于14℃生長不良。黃秋葵喜光,不僅要求光照時間長,而且要有一定的光照強度,光照充足,有利于生長發(fā)育,座果率高,果實發(fā)育快,產(chǎn)量高,品質(zhì)好。黃秋葵耐旱、耐濕、不耐澇,結(jié)果期要求水分充足,利于果實發(fā)育,反之植株長勢差,果實品質(zhì)劣。黃秋葵對土壤適應性廣,但以土層深厚、肥沃疏松、保水保肥力強的壤土或沙壤土為宜,忌連作,也不宜選果菜類作物為前茬。對肥料要求氮磷鉀齊全,生長前期以氮為主,中后期以磷、鉀肥為主,氮肥過多植株易徒長、延遲開花結(jié)果,氮肥不足植株因生長不良而減產(chǎn)。
黃秋葵直根系,根系發(fā)達,吸收力強;莖赤綠色,圓柱形,直立,莖稈較粗。株高可達1.0~2.0m,葉呈掌狀3~5裂,互生,有硬毛,葉緣有鋸齒,葉柄細長,中空有剛毛;花黃色,瓣基褐紅色,直徑7~10cm,色艷麗,具觀賞價值,花由下部逐漸向上開放;果實為蒴果,似羊角而較直,蒴果著生于葉腋中,由下而上陸續(xù)開花結(jié)果,果面有棱5~9道,長8~20cm,橫徑1.9~3.6cm,子房10或12室,每室有種子7~8粒; 黃秋葵種子為球形,大小似綠豆,灰黑色至褐色,表面被細毛,千粒重約為55~75g。
黃秋葵按果實外形可分為園果種和棱果種;按果實長度可分為長果種和短果種;按果實顏色可分為綠果種和紅果種(紅秋葵);按植株大小可分為矮生種和高生種。生產(chǎn)上常采用5角種,因角數(shù)越多,子室數(shù)、種子數(shù)相應也多,品質(zhì)低劣,目前生產(chǎn)上多選用日本或臺灣的五角種。如臺灣的南洋、五福、永福、翠嬌、清福及日本黃秋葵。在我國宜選用“臺灣五福”、“東京五角”、“美麗五角”等品種。
前茬作物收獲后,及時深翻曬土10~15天,耙平作深溝高畦,露地栽培多采用高畦雙行種植,畦寬0.9~1.2m,畦高25~30cm,溝寬30cm,行株距70×45cm。整地時備足基肥,每667平方米用農(nóng)家肥1500~2000kg、復合肥30~40kg,肥料與土壤應充分混合。
常用播種繁殖,播種在3-4月季進行,選擇深厚、疏松、肥沃的土壤播種,秋葵的種子自播能力強,播種后覆土2cm,約一周時間即可發(fā)芽。
播種前將種子用水浸泡24小時,浸泡后放在25-30度左右環(huán)境進行催芽,播種沒處播種兩至三顆種子即可,待幼苗長至有三四片葉時即可定植。
長江以南春、夏季均可栽培,但以春播為主。黃秋葵春播是:3~4月播種,5~9月收獲;黃秋葵夏播是:5~6月播種,7~10月收獲。黃秋葵早播應采用大棚、小拱棚或地膜覆蓋栽培,但以露地栽培為主,也可在保護地栽培。
黃秋葵幼苗出土后應及時間去弱苗、病苗,當黃秋葵幼苗具有2~3片真葉、苗高10~12cm即可帶土移植到大田。每667平方米栽1200~2000株左右,定苗后應培土1次,并施足.定根清糞水,以利成活。
黃秋葵多采用種子直播,畝用種量約200g,以3月至4月中旬為最佳。黃秋葵種皮較硬,黃秋葵播前須浸種24小時,每隔5~6小時清洗換水1次,如放在25~30℃的環(huán)境條件下催芽,約3~4天出芽后即可播種,黃秋葵約10天可以出苗。
1、 黃秋葵施肥:黃秋葵植株高大,結(jié)果多,肥水充足是獲得高產(chǎn)的關(guān)鍵。黃秋葵除施足基肥外,在生長期還應進行多次追肥。黃秋葵出苗后及時追施齊苗肥,每667平方米施尿素6~8kg;第二次施提苗肥,在定苗或定植后開溝撒施,每畝施復合肥15~20kg;苗高30cm,進入結(jié)果期時,重施追肥,每畝施復合肥25~30kg;生長中、后期,酌情多次少施追肥,防止植株早衰。
2、 黃秋葵間苗:直播田出苗后要及時間苗,掌握:“早間苗,遲定苗”的原則。破心時進行第一次間苗,間去病、弱、小苗;2~3片真葉時進行第二次間苗,選留壯苗;3~4片真葉時定苗,每穴留苗2~3株。
3、 黃秋葵中耕除草和培土:黃秋葵幼苗出土或定植后,要避免幼苗與雜草爭肥爭水,及時中耕除草。每7~10天進行一次。開花結(jié)果后,植株生長加快,每次澆水、追肥后均應中耕。封行前中耕培土,防止植株倒伏。夏季暴雨多風地區(qū),最好選用1米左右的竹竿、樹枝插于植株附近,防止倒伏。
4、 黃秋葵植株調(diào)整:黃秋葵植株生長前期,應及時摘除側(cè)枝,有利于主莖早結(jié)果和提高產(chǎn)量。生長前期營養(yǎng)生長過旺,也可以采取扭葉柄的方法,將葉柄扭成彎曲狀下垂,控制營養(yǎng)生長;生長中后期,對已采收嫩果以下的各節(jié)老葉及時摘除,既能改善通風透光條件,減少養(yǎng)分消耗,又可防止病蟲害蔓延;采收種果者及時摘心,可促使種苗老熟,以利籽粒飽滿,提高種子質(zhì)量
5、 黃秋葵澆水:黃秋葵移栽后一般是 7~10天澆一次水。炎夏季節(jié)正值黃秋葵收獲盛期,地表溫度高,應在早上9點以前,下午日落后澆水,避免高溫下澆水傷根。雨季注意排水,防止死苗。
黃秋葵從第4~8節(jié)開始節(jié)節(jié)開花結(jié)果,在溫度適宜的條件下,花謝后2~4天可采收嫩果,一般嫩果長到6~8cm長、約12g左右時即可采收上市。采收過早產(chǎn)量低,黃秋葵采收過遲易纖維化、品質(zhì)降低、不宜食用。采收宜在早晨或傍晚進行,采收時在果柄處剪下,以免傷害枝干。黃秋葵莖、葉、果實上都有剛毛或刺,采收時應戴上手套,否則皮膚被刺,奇癢難忍。一般每667平方米產(chǎn)量1200~2000kg。收獲前期一般2~3天采收1次,黃秋葵收獲盛期一般每天或隔天采收1次,收獲中后期一般3~4天采收1次
秋葵是蔬菜中病蟲害較少,偶爾受蟲類侵擾,在長期的陰雨季節(jié),葉片會出現(xiàn)病斑,天氣轉(zhuǎn)晴后及時在植株周圍環(huán)撒石灰,防止病害蔓延,剪除病枝病葉。
黃葵苗期、成株期均可染病。當幼苗長20厘米以后,疫病病斑由葉片向主莖蔓延,使莖變細并呈褪色,至全株萎蔫或打倒。葉片染病多從植株下部葉尖或葉綠開始,發(fā)病初期為暗綠色水漬狀不整形病斑、擴大后轉(zhuǎn)為褐色。防治:抓住發(fā)病初期用72%錳鋅、霜脲WP(克露)500倍液或69%安克錳鋅WP900倍液或64%殺毒礬WP400倍液或58%甲霜靈,錳鋅WP500倍液隔7-10天噴霧1次,防治2-3次。
病毒病
咖啡黃葵病毒病是黃秋葵生產(chǎn)上主要病害,成株期比苗期發(fā)病重。植株染病后全株受害,尤其以頂部細嫩葉片十分明顯,葉片表現(xiàn)花葉或褐色斑紋狀。早期染病、植株矮力、結(jié)實少或不結(jié)實。防治辦法:不從病田留種、選用抗病品種、發(fā)病初期用5%菌毒清WP400-500倍液或20%病毒AWP400倍液或15%植病靈1000倍液或83%增抗劑100倍防治3次,隔7-10天1次。 [3]?
毒毛蟲
咖啡黃葵主要為害幼苗期,常在出苗后取食葉肉成缺刻,嚴重時反留葉脈。防治:用10%除盡EC1500倍液或5%銳勁持SC1500倍液或阿維菌素EC+氰戊菊脂EC3000倍液噴霧。
美州斑潛蠅
咖啡黃葵整個生長期均可發(fā)生為害,主要為害葉片,可用1.8%愛福丁EC(阿維菌素)5000倍液或52.25%農(nóng)地樂EC1000倍液或48%樂斯本EC1000倍液或5%銳勁特SC800倍液防治。
蚜蟲
咖啡黃葵整個生長期均可發(fā)生,以成株期受害較重,可用吡蟲啉類農(nóng)藥如10%一遍凈、10%蚜虱凈10%大功臣等3000倍液。
螞蟻
咖啡黃葵開花后螞蟻常聚集在花器上為害。防治用48%樂期本EC1000倍液噴霧或5%銳勁特EC1500倍液噴霧或用銳勁特0.3%的藥液拌木屑撒于螞蟻出的地方誘殺?!?/p>
咖啡黃葵采收間隔日期短,所用藥劑一定要選用無公害蔬菜的適用農(nóng)藥,噴霧時盡量不要噴在花器或嫩果上。
地老虎
地老虎晝伏夜出,苗期常咬斷主莖,造成斷苗。一般常用糖醋液引誘捕捉或清晨挖土捕捉,也可用專用農(nóng)藥藥殺。
黃秋葵留種技術(shù)
黃秋葵是異花授粉作物,留種地要建立安全隔離區(qū)。在大田中選擇具有本品種特征的優(yōu)良單株作種株,供給充足的肥水,促進生長,選取植株中上部果實為留種果,其他果實在嫩果期摘下上市。黃秋葵當果實開始變褐色,即可采收。待種果完全曬干,剝開果皮取出種子,每個種果約有90~100粒種子,種子曬2天后貯藏,第2年可保持95%左右的發(fā)芽率。